学术活动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学术活动 > 正文

我校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019年度课题开题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9-11-26 来源:  

   

   20191124日下午,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国家一般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的技术逻辑研究》和国家青年课题《跨学科教育中的协同概念转变研究》的开题会在我校人文学院田家炳楼207会议室召开。会议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博士生导师顾小清教授,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沈贵鹏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田良臣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周萍研究员四位评审专家,课题组成员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顾小清教授主持。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的技术逻辑研究”课题负责人伍红林教授首先向评议专家作了课题开题报告,他首先说明了研究的缘起和选题的由来,并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课题组将围绕着教育的技术逻辑的理论研究、教育的技术逻辑的实践研究和教育学的技术逻辑与教育学理论创新三个子课题展开研究,厘清技术时代教育与教育学的技术逻辑及其对教育与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影响,探究人工智能时代引领教育变革、超越技术逻辑的新型“教育逻辑”,探索基于新型“教育与技术”关系的教育学理论发展新可能。各位与会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对课题的研究价值、研究思路和框架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其研究方向、调研重点及后续如何更好地推进研究进行了分析和交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专家们认为:一是要关注人工智能的背景和教育-技术的独特性。在目前人工智能时代,思考人和技术的关系以及教育技术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要重点细化研究方案,在关注教育、教育学和技术的逻辑关系时要观照人的发展逻辑;三是人工智能背景下,思考教育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变化及推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育学走向哪里?思考技术时代如何重塑教育基本理论。

  接下来,“跨学科教育中的协同概念转变研究”课题负责人王靖副教授进行开题汇报。王靖博士首先就“大概念、迷思概念、概念转变”三个核心术语进行说明,随后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设计以及预期成果四个方面阐释如何开展研究。课题以协同概念在跨学科教育中的转变为核心目标,遵循理论研究、调查研究与建构研究相结合的思路,综合运用问卷法、访谈法、滞后序列分析、发声思维等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基础上,诊断群体迷思概念内容本体及表征形式,研制迷思概念修改与整合路径。对于“跨学科教育中的协同概念转变研究”课题,专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具体,研究设计思路和步骤清晰,可以较好地实现预期研究目标。专家们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要关注跨学科特征下的概念转变。“协同”是个桥梁,要解决如何“协同”问题。二是要从现代教学视角关注学生认知结构转变。大概念教学实施中,尝试增大学科跨度,从科学学科到人文学科,充分关注个体概念迷失方式及概念归类方式,解决学习者大概念学习方法论问题。三是研究要更加聚焦。对于实施改革方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有效提出对策,聚焦研究问题,得出有原创性、时代性的结论等。经过两个小时的充分讨论,开题报告会汇集了专家丰富的建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文 任瑞婕 摄影 马志强)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144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913165

服务邮箱:zyzx@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