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8日下午,在商学院111室召开了学院2017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教改经验交流研讨会,会上有两项“教师卓越工程”项目和1项重点项目进行了汇报,商学院副院长钱吴永和课题组的10多位教师参加了交流活动。
“高级财务会计卓越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持人郑垚老师首先进行了汇报,她从课题申报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结题成果四个部分展开,着重强调专业核心课程要基于“专”从而适应“变”,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模块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传统课堂为主,课堂讨论互动设计要适应当下准则的变化。随后,该项目成员沈曙东老师也进行了授课经验的分享。他认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选择应服从于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了课程难度把握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了课堂案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通识教育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探究—以茶与紫砂文化课程为例”项目主持人胡付照副教授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进展情况,包括公开课展示、在线课程的开发、已经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情况,并分享了自己对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设想,拟以《茶与紫砂》课程为例,提出今后开展小班化教学的想法。
李峰老师主持了学校重点教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品牌专业建设研究”,提出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应该具有创新教育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他介绍了项目组通过精英模式和竞赛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取得的成果,认为通过积极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可以提高专业影响力。
最后,商学院副院长钱吴永对本次教学研讨会议进行了小结,并对各位老师的发言一一给予点评。他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在于形式,传统的教学形式也能体现“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关键在于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关于课堂教学难度,他指出沈曙东老师并没有降低课堂教学难度,但他的学生评教成绩排在在学院前5%,因此教学难度与学生评教没有必然的联系;关于案例教学他认为要因课而异,差别对待。另外,他充分肯定了通识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学院要大力支持有关课程上线。最后他认为:李峰老师以项目为载体,让本科生进基地、进团队,后面要进一步探索竞赛实践模式,让更多学生获得成长。(文 张苏芹 周萍 图 王霞)


